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关税战已升级到超出想象,一文看懂为什么

  • 时事
  • 2025-04-10 12:44:02
  • 16

01

关税战已升级到超出想象,一文看懂为什么

不要悲观,更不要过度乐观

我先说下这几天看到的关于关税战的不同声音。

第一种声音比较悲观,认为我们作为卖货的 " 乙方 " 不应该反制,而是应该顺应美国这个 " 大甲方 "。这个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第二种声音则主要是担心,一旦大部分国家都选择跟美国妥协,而只有我们坚决反制,怕最后变成中国陷入孤立的境地,面临更糟糕的局面。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问题,我的观点是,上来就退让没有意义,因为中国早就明白,我们根本没办法既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同时还能退让到美国满意,这就是对手的宿命。

之前原中央外办主任在 2021 年面对美国的时候曾说:" 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 或许从当时起,中国就已经意识到,退让本身没有意义了。

而且,现在的中国已经跟八年前特朗普第一个任期时不可同日而语了,我们挺过了之前的贸易战,甚至进出口总额还增加了,我们的科技进步也有目共睹,总之,牌更多了。

而特朗普相比八年前则更急了,因为八年前他觉得自己有两个任期,有八年,但现在他只有一个任期四年,会变得更狠。退一步说,就算双方要谈,不先狠狠 " 打一仗 ",彼此先打明白极限,也不可能坐下来谈。大国之间,就是这样,在核心问题上,谈的前提大概率是 " 打不动了 "。

此外,我也看到第三种声音,则是过分乐观,认为特朗普就是个疯子,甚至丑化到认为他很蠢。这种认为特朗普蠢的看法,我觉得不用反驳了,美国总统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系统,他可能疯,但肯定不会像一些人说的那么蠢。

还有人说,特朗普想让制造业回到美国根本不可能,美国现状不支持,他一个任期内也完不成;而且加了关税后,美国海关也没有那么多清查人员,只会造成大规模走私。

这些逻辑不是没有道理,但我提醒你,就是我们不仅要看我们自己是怎么想的,关键也要看对方的逻辑是什么。

比如关于制造业回流,有人质疑美国的人力成本高,美国商务部部长的回答是用机器,机器比人便宜,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实际上我们的制造业也在走这条路,美国是想找机会超车。

至于海关清查人员不够,加税会造成大规模走私,我只能说这在开始或许会如此,但是如果美国先把关税提高,把轨道焊死了,后面的墙,总可以一步步垒起来。我还是那句话,多听听对方的真实逻辑,别只看对方的情绪化表达,然后嘲笑他们。

所以面对这场关税战,我们既不要过度悲观,更不能过度乐观。实事求是,做好自己,应对挑战,是最好的态度。

而且中国比过去更强了,中美的实力越接近,对抗的烈度也会越高,也会是一场持久战,比拼的就是双方的耐力和实力。

我们要熬一段时间,要有这个认知。

02

特朗普为什么要这么干

有了稳定理性的心态,接下来我来讲讲,为什么全世界都觉得不可思议,但特朗普还要这么干?

因为关税显然只是个工具,背后有两个更本质的目的。

第一,是解决美国自身的问题;

第二,是解决来自中国的挑战的问题。

在美国内部,当下特朗普最着急解决的自然是财政危机问题,而这个问题本质上和关税、产业、中美博弈等议题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所以烈度被极度放大了。

我们来仔细谈一谈。

过去三十年的全球化进程,本质上是利益的分层。

上世纪 90 年代之后,苏联解体国际局势缓和,加上互联网浪潮到来,全球的经济蛋糕都迎来了一波非常大的增量,美国在这个时期想要分到最大的蛋糕,因此秉持着 " 效率至上 " 的原则,开始把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利用这些国家更便宜的土地、人口、资源来生产廉价商品,然后再买回美国。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放弃了制造业霸权,而是通过金融霸权和科技霸权,构建起一套 " 体外循环 "。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的科技资本输出技术专利,拿走全球产业利润的大头;而金融财团则通过" 美元 - 美债 - 美股 "来回切换,拿走全球金融利润的大头。

换句话说,这套体外循环的核心就是,美国赚科技和金融的钱,而发展中国家赚工业制造的钱,另外一小部分国家,比如俄罗斯,赚资源的钱。这形成了明显的分层,一拍即合,各方都合作愉快。

但这套全球化的体外循环看似完美,却在推进中出现了内外部的" 两个失衡 ",导致美国认为这套体系玩不转了。

第一个失衡,是美国内部的分配失衡。

我用十个字来概括,就是" 利润私有化,成本社会化 "。在全球化过程中,美国跨国财团可以在外面用更低的成本来生产商品,再高价卖回美国,拿走了全球化红利的最大头。

而美国传统产业的中下层民众,则承受了制造业空心化导致的铁锈带和大量失业等后果,变成了一个社会化问题。

而这其中,美国政府也是 " 受损 " 的一方,很奇怪是吧?

因为制造业是税收大户,制造业转移,让美国财政中的企业税源增长缓慢,再加上对科技资本和金融财团的征税力度也不尽如人意,因为这些科技资本和财团有更多的合法避税手段。

结果就是投资顺差,贸易逆差,美国政府必须扩大赤字,发债借钱来解决公共福利问题,到现在已经累积了 36 万亿的巨额债务。所以,在美国社会认为,全球化本身就存在缺陷。

第二个失衡,是美国外部的失衡。

美国转移制造业最好的方式,肯定是让众多发展中国家大体上" 平均承接 ",既能给美国提供大量的廉价商品,又不会出现过于集中做大的挑战者。

但中国近年来凭借着自身努力和资源禀赋优势,变成了唯一的 " 世界工厂 ",同时中国还在不断追赶美国的科技,面对这个挑战,美国认为突破了极限,从合作者,变成了对手。

正因为内外部的两个失衡,所以特朗普认为必须发动关税、贸易战来打破现有的国际秩序,既能通过加关税直接增加美国的财政收入,更要重新建立一套以美国利益、以美国政府利益为核心的新体系。

03

贸易战的背后是金融战

那么特朗普决定怎么干呢?无外乎就是科技战、贸易战、金融战

美国早在 8 年前就对中国发动了科技战,但中国挺了过来,而且还在大幅度追赶。

而现在,美国则是进一步加大了关税战或者说贸易战的力度,但美国很清楚,光靠关税是无法让中国彻底伤筋动骨的,因为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大家一起搞自己的内部小循环。

因此,美国表面上是发动贸易战,形成关税壁垒,实际上则是美国试图利用金融霸权来巩固全球控制力并深刻地打击中国,因为金融是中国相对薄弱而美国最强的环节,美国就是要利用关税和贸易战作为筹码,来掀起一场金融风暴。

具体来说,美国手里有这么两张牌可以打。

第一张,汇率牌。

最近特朗普搞了一个" 海湖庄园协议 ",目的是让美元持续贬值,同时海外有消息称,美国可能会要求中国主动升值人民币以换取关税减免,这一场景恰如当年日本的 " 广场协议 "。

当年日本从 1960 年代开始就和美国打贸易战,打了 20 年都没有倒,但美国在 1985 年逼迫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让日元持续升值,短短几年时间就导致日本制造业的崩溃,经济泡沫被刺破,走向了 " 失去的三十年 "。

我不说是 100%,但至少有 60% 的概率,美国想要复制日本的经验,因为金融的破坏力远远超过关税打击、科技制裁,汇率对经济的冲击也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

第二张,股市牌。

高额关税和贸易战的危机,会造成全球对 " 衰退 " 的预期大幅升温,同时美方也在近期下调中国评级,通过这些去影响中国股市信心,这一方面可以迫使国际资本从中国撤离;

另一方面,股市的低迷又会影响企业融资和居民消费,也会打乱中国原本正常的政策节奏。所以你能看到,这两天,中国政府在以异常坚决的态度投钱,维护股市稳定,效果不错,但压力肯定也比较大。

总之,美国正在试图构建一条" 关税型金融打击—资本市场恐慌—商品价格波动—制造业供需失控—汇率剧烈震荡 "的闭环打击链。

而中国也在不断进行维稳,比如未来可能包括降息降准、大力回购、企业救助、稳定汇率等,来在金融战上稳住脚步。

04

本质是争夺世界生态位的超限战

所以,这一轮关税战,真正的核心是中美博弈正式进入一场史无前例的 " 超限战 "。

就是不只是贸易战,还包括科技战、金融战、舆论战等。并且,这些武器是可以同时使用、互相强化的。

比如,利用" 产能过剩 "的舆论战,引发新一轮贸易战,而贸易战配合美元潮汐,也就是通过美元的升值贬值,又能引导外资流出,形成强大的资本做空力量。最终,舆论战、贸易战、金融战互相配合形成循环。

这一次也一样,在 " 对等关税 " 发布同一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也宣布,禁止中国访问癌症数据库、人类基因组计划数据等。你看,关税战只是开始,科技战也在同步进行。

甚至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新任主席米兰直接提出,发行没有利息的" 世纪债券 "来置换美国国债、威胁中国接受货币协议等一系列非常规的政策建议。意图很明确,美国要掀翻牌桌,把美国一手创设的旧秩序,扔到垃圾桶里,然后另起炉灶。

而这也意味着全世界的市场惯例与政治传统的全面沦陷,旧的秩序正在崩塌,而新的秩序必然是中美博弈的最终结果。

本质上,这是中美争夺在世界生物链上的生态位,所以上来就妥协,本质上是没有用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