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作家、故宫学者祝勇带来了新作《从故乡到故宫》。
这部以童年视角呈现时代变迁的成长散文集,是一位学者对家国记忆的回望,也是一份献给青少年读者的文学礼物。书中通过“沈阳军区大院”“辽宁建筑群”“圈楼回忆”等生动细节,展现了一代人的成长记忆与城市变迁。
《从故乡到故宫》也是“我们小时候”系列丛书的最新作品。该系列诞生于2013年,力邀王安忆、苏童、迟子建、毕飞宇、周国平、郁雨君、张炜、叶兆言、宗璞、张梅溪等文学名家为小读者写下自己的童年回忆,留下一张张时代的“旧照片”。
《从故乡到故宫》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99读书人推出
祝勇出生于沈阳,父亲在军区政治部工作,特殊的成长环境让他的文字既有军旅家庭的严谨,又有东北市井的烟火气。对他而言,从故乡到故宫,不仅是地理上的跨越,更是一个少年在时代洪流中寻找自我、坚守理想的成长轨迹。
在书中,祝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个物质俭朴却充满欢乐的童年世界:在东北的寒冬里,他和小伙伴们抽冰尜、滑冰车、打滑溜儿;那些父亲亲手制作的幻灯机和红缨枪,不仅是一件件玩具,更饱含着温暖的亲情;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电影为他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少林寺》《远山的呼唤》等经典影片,在少年心中种下了理想的种子。
也正是这些丰富的文化启蒙,滋养了少年的心灵。祝勇从沈阳军区大院出发,最终踏入了故宫博物院这座文化殿堂,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他说:“对沈阳故宫的记忆,连同我对历史、对古典艺术的兴趣,也已深埋在我的身体里,只不过我自己没有察觉而已,在北京故宫,那座巨大的宫殿里,才被一点点唤醒。”
祝勇
不同于传统的儿童文学作品,《从故乡到故宫》没有营造童话般的想象,而是以真实、温暖的笔触,讲述一个普通孩子如何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成长,并最终与中华文明的瑰宝——故宫相遇。书中的“童年视角”和叙事方式,让宏大历史变得可亲可感,让家国情怀融入了日常生活的点滴感悟,构成完整的生命故事。
上一篇:八字金多,解读命运与金属元素
有话要说...